2023-01-17 阅读:407 点赞:740
1.高度结构化的情节安排,两位主角加一条隐线的各处严密呼应,首尾部分的闭合对应。全片是一个“下行”版的经典七段结构,观众似乎和两个主角一样已坠落到低谷,漫无目的的重新游荡于学校操场上。迥异于传统结构下第七段被永远改变的,和第一段作为对比的日常生活,他们仍然是游荡于校园中,一事无成,无药可救的傻瓜。但是在最后的对话中,观众与他们一起自省到,他们仍然年轻,我感受到了一种无限的希望和可能性,这种感受传统结构中对于角色弧光的欣然和感慨是截然不同的。
2.从开篇第一个镜头,漫才的后台视角镜头似已宣告了本片镜头的高自觉性、高广度、低深度,而准确的说,是大部分如同一个冷眼旁观者一样,并且并非是为了一种客观写实的忠实再现,而是一种刻意的疏离。在技法上,这个特点是表现的确切而一贯的。(1)在取景方面这一点特别印象深刻的例子诸如开头在公路上骑自行车,但是镜头并不紧密跟随,和主角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白色墙面旋即隔绝于中间,而标题映出。又譬如在“第一段”时主角两人敲诈时立于一段距离的台阶上俯拍的机位。亦或是许多户外运动镜头的景别选取,例如中间两人骑车在校园中时,仅有近景和超远景的切换,没有合适的中间景别的余地。多次出现的同一段路的跑步锻炼镜头组,第一次出现时尽管是一个 “上升”时刻,但是一系列跑步镜头在景别选取,纵深线索强调,和摄影机的距离保持等方面,仍然非常的克制。(2)在剪辑方面,开头天台恶作剧完决定放学回家后,下一个从天台下来的镜头J 型切入,L型切出(也可能是反过来)。这么一个镜头如同是对之后剪辑风格作了提前的“警告”。而实际本篇的段落间剪辑以一种很利落和直接的直切去进行一种高广度高自觉性的叙述。很多时候并不存在到下一个段落的衔接剪辑要素,往往也并没有转场手法的空间,当叙述有觉得必要时,就径直切换到那个角色上。并且在主要的两条主线一条隐线外,很多时候切到的是一些配角的插曲。这些本身在叙述上是一种“赘余”的插曲,但是往往富有日式喜剧表演般的趣味,这似乎也是北野武的个人特点之一。但是这些插曲并没有让本片的叙述呈现一种松散的情况,而是控制性很强的剪辑,很紧凑的镜头序列中有意加入的插曲。(3)在主体人物的拍摄上,除了取景部分已经聊到的部分外,很多时候也是偏侧而不是比较正的机位在拍,并且这样的一个双主角结构,大多数时候也是选择了一个并列关系双人镜头完全段落对话而不是用常规的各种正反打公式,也同样并不多见两人的间隔/对称空间关系组织。
3.当然,本片也同样遵守在重要转折部分的风格变化的影像组织惯例,降低了镜头的客观性,提高了深度,具体在影像处理上例如男主和男二对练完胜男二那段的升格镜头,以及下场后对于男主的较近正机位镜头。男二来拳击场找男主那段中隔着击打球的镜头,男二坐车离去时的特写正反打镜头和目送车离去部分的镜头。
4. 叙述的高广度和大量“赘余”部分也塑造了很多丰满的人物。这种人物叙述显然迥异于那种模糊化处理的艺术叙事惯例。但以成分或者类型片或者写实需要去考量也很多时候并没有这些意义上的需要。虽然也可以直接划到艺术动机这个大类,但我更想要表述为一种北野武式的“写实”追求,他确实也是一种“导演评论”,是北野武对于一种日常生活中恒定存在的喜剧性的笃信,因此他要在主叙事外不时展现一些片段。胆敢上升到一种作者论评价也是因为后面又看了座头市,当然只看了两部就讲这个确实有点冒险了,但是先判断再说了。。。不过起码感觉看了一部北野武后就有些能理解为啥他能策划出北野武的挑战了。
© 本文版权归作者 alexzyf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